硫化金矿中的金通常与黄铁矿(FeS₂)、毒砂(FeAsS)等硫化矿物共生,金可能以微细粒包裹在硫化物中或呈游离态存在。选金的关键在于有效解离金与硫化物的共生关系,并采用合适的工艺回收金。以下是常见的选金方法及流程要点:
	 
	 
	 
	1. 浮选法(常规工艺)
	适用条件:金与硫化矿物(如黄铁矿、毒砂)共生,且金部分呈裸露或半裸露状态。
	流程要点:
	  磨矿细度:需将矿石磨至足够细(如-200目占80%以上),使金与硫化物充分解离。
	  浮选药剂:
	    捕收剂:黄药类(如丁基黄药)、黑药类(如苯胺黑药),用于捕收硫化矿物。
	    活化剂:硫酸铜(CuSO₄)可活化被抑制的硫化物。
	    抑制剂:石灰(CaO)抑制黄铁矿,氰化物(NaCN)抑制毒砂。
	    起泡剂:松醇油、MIBC等。
	  流程:粗选→扫选→精选,获得硫化矿物精矿(含金),再对精矿进行后续处理(如氰化或焙烧)。
	 
	 
	2. 预处理工艺(针对包裹型难处理金矿)
	若金被硫化物紧密包裹,需先破坏硫化物结构释放金:
	#(1) 焙烧氧化
	原理:高温下(600~800℃)焙烧硫化物,生成多孔氧化物(如Fe₂O₃),释放包裹金。
	缺点:产生SO₂、As₂O₃等有害气体,需配套环保设施。
	适用:高硫、高砷硫化矿(如毒砂型金矿)。
	 
	#(2) 生物氧化(BIOX)
	原理:利用嗜酸菌(如氧化亚铁硫杆菌)氧化硫化物,破坏晶体结构。
	优点:环保、成本低,适合含砷矿石。
	周期:氧化时间较长(5~10天),需控制pH、温度等参数。
	 
	#(3) 加压氧化(POX)
	原理:高温高压(180~220℃, 1.5~3.0 MPa)下用氧气氧化硫化物。
	优点:处理效率高,适用于大规模难处理矿石。
	缺点:设备投资大,操作复杂。
	 
	 
	 
	3. 氰化浸出
	直接氰化:若金已解离,可直接用氰化钠(NaCN)溶液浸出,通过锌粉置换或活性炭吸附回收。
	预处理+氰化:对焙烧/氧化后的矿渣进行氰化,提高金浸出率(可达90%以上)。
	 
	 
	 
	4. 其他辅助工艺
	重选:在磨矿回路中增设
摇床、尼尔森离心机,回收粗粒游离金。
	非氰浸出:环保要求高时,可用硫脲、硫代硫酸盐或氯化法替代氰化物。
	 
	 
	5. 典型联合流程
	1. 浮选-焙烧-氰化:  
	   原矿→浮选得硫精矿→焙烧→氰化浸金→电解提金。  
	2. 生物氧化-氰化:  
	   原矿→浮选精矿→生物氧化槽→氰化→炭吸附。  
	3. 全泥氰化:  
	   超细磨矿(-400目)→直接氰化(适合低硫、易处理矿石)。
	 
	 
	 
	关键影响因素
	矿石性质:金的赋存状态、硫化物种类(黄铁矿/毒砂)、砷含量等。
	磨矿细度:决定金与硫化物的解离程度。
	环保要求:砷、硫、氰化物的排放限制。
	 
	 
	 
	建议步骤
	1. 矿石可选性试验:通过化学分析、MLA(矿物解离分析)确定金的赋存状态。
	2. 工艺比选:根据矿石特性、投资预算选择浮选、预处理或联合工艺。
	3. 优化参数:调整药剂制度、氧化条件等,最大化金回收率。
	 
	如需进一步细化某环节(如浮选药剂配比或生物氧化细节),可提供具体矿石性质数据后深入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