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新闻
    选矿问答
   当前位置 :  首页 > 技术新闻 > 选矿问答 >

新版岩金矿勘查规范有哪些变化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6 08:45        作者:admin
    2020年4月30日,自然资源部发布了《DZ/T0205-2020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岩金》,替代了2002年版的《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》。新规范在多年实践基础上,结合地质勘查技术的进步,对岩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新版规范的主要改动内容。
新版岩金矿勘查规范有哪些变化?
    1.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调整
 
    新规范全面对接国际标准,对资源储量分类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:
    采用新的资源储量分类:依据GB/T17766《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》标准,将固体矿产分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。资源量分为推断资源量、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;储量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。
    优化勘查阶段划分:将勘查阶段明确划分为普查、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。同时将"普终"和"详终"纳入勘探阶段,作为勘探阶段的特例。
    增加资源量比例要求:详查阶段,控制资源量一般应不少于50%;勘探阶段,探明资源量与控制资源量之和应大于50%,其中探明资源量应满足矿山建设还本付息的需要。
 
    2.一般工业指标的重大变化
 
    新规范在岩金矿一般工业指标方面进行了根本性调整:
    从"三指标体系"变为"双指标体系":删除了原规范中的"矿床平均品位"指标,只保留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两个核心指标。
    区分开采方式:首次对坑采和露采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品位指标,更符合实际生产需求。
    增加氧化矿指标:补充了氧化矿的最低工业品位指标,解决了原规范中氧化矿指标缺失的问题。
    指标取值更为灵活: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设置为区间值,明确当矿石赋存条件好、矿物成分简单、外部建设条件较好时取指标的下限值,反之取上限值。
 
    3.勘查工程间距与控制程度优化
 
    新规范对勘查工程间距进行了科学调整:
    统一工程间距标准:取消了原规范中沿脉间距用"段高"个数表述的方式,改为与钻探工程间距一致的标准。
    调整穿脉与钻探工程间距关系:原规范同一勘查类型中穿脉间距比钻探工程间距小一半,新规范调整为穿脉间距与钻探工程间距一致,更符合经济合理性原则。
    明确勘查深度要求:将现阶段通常的勘查深度定为1000m,内外部条件好的不超过1200m,老矿山深部和外围一般不超过1500m。同时强调勘查深度应作为工业指标的一项内容,结合可行性研究合理确定。
 
    4.勘查工作及研究程度要求提升
 
    新规范全面提升了研究程度要求:
    强化氧化带研究:进一步明确了氧化带、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研究程度要求,按特征矿物的氧化特征及氧化率准确划分氧化带。
    增加绿色勘查要求:充实了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要求内容,新增了绿色勘查相关要求。
    修订采样及样品加工流程:特别是对粗粒、巨粒金矿石的加工流程进行了修订。
    细化可行性评价要求:明确了各勘查阶段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内容,强调勘探阶段应能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。
 
    5.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更新
 
    新规范对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进行了全面完善:
    鼓励先进计算方法:提倡和鼓励运用计算机技术,建立数据库和三维地质,估算资源量。明确几何法、地质统计学法、距离幂次反比法、SD法等多种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。
    修订特高品位处理标准:通常单样品位值高于矿体平均品位6~8倍的样品确定为特高品位样,并参照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小进行适当调整。
    完善矿体圈定原则:坚持先连接地质界线,再根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接矿体;对于厚大且连片的低品位矿应单独圈出。
    规范外推原则:明确外推距离是指矿体延伸方向的实际距离,详细规定了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的具体条件。
 
    6.新增专项内容与附录
 
    新规范增加了多个专项内容和附录:
    增加小型矿床勘探要求:明确规定小型矿床应根据实际需要,合理确定其勘探及研究程度。
    补充共生伴生矿产评价:修订了岩金矿一般工业指标及其伴生矿产综合评价参考指标。
    完善附录内容:增加了岩金矿床工业类型、规模划分标准、矿物组成、粒度形状分类、勘查类型划分、勘查工程间距等附录。
选矿设备厂家